华美海外
微信官方公众号

华美海外官方公众号

微信号:huameihaiwai

海外资讯,政策解读,预约服务,更多优惠,快扫码关注吧

手机端

华美海外移动版

huameihaiwai.com

海外资讯,政策解读,预约服务,更多优惠,快扫码关注吧

客服电话:13501583733
资讯首页 > > 中国经济出现六大现象,未来两年还将面临大规模调整

中国经济出现六大现象,未来两年还将面临大规模调整

2018-11-30863

来源:海外掘金

作者:魏杰

1


从今年3月份开始,中国社会生活出现了六个很严重的现象。


第一个现象,大量中小企业反映,企业非常难做,压力很大。既有成本压力,也有资金压力。到了6、7月份出现一些倒闭和关门,所以首先反映的是实体经济的趋势。


第二个现象,企业违约的情况越来越严重。到期没法还债了,违约的情况非常严重。一开始是国企,后来到民企,最后到上市公司。上市公司违约非常多,这样一来似乎债务链条的断裂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现象。


第三个现象,非银行金融机构大量出问题,尤其是这些年,所谓新的经营业态陆续出现了爆雷。7月份时非常严重,这是所谓第三个现象。


第四个现象,股市非理性下滑。原来心想国民经济可能影响到股市下跌是300个点到2800,结果没想到美股大跌又产生了300个点,到了2600左右。


第五个现象,投资人比较恐慌。因为找不到什么安全性资产,安全性资产像一个社会动机秤砣一样,一旦没有它的话整个失调了,压力非常大。


第六个现象,人们都感到很迷茫,预期都不看好。不知道中国向哪儿走,非常迷茫,迷茫的现象到了10月份之后更加严重了。


这样一来,从3月份开始出现了这6种社会经济现象,总体来讲对未来不是太看好。


接下来就有一个问题了,为什么现在出现这6种现象,为什么人们感觉到未来预期不太好,那就要分析一下才行。分析结果发现,中国基本面没有出问题,整个社会经济基本面没有出什么问题。


中国人致富欲望仍然很强烈,动力还在。尤其越到基层,这种动力越强烈。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还存在,人们对利益追求,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动力仍然很强大。


二是市场没有出什么问题,中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单体市场之一,人口接近14亿,中产阶级比重还在提高,没有出现消费降级的情况。消费降级这个观点没有证据,仅仅是因为卖榨菜卖多了,方便面卖多了才消费降级,没有证据支持。


三是中国仍然是联合国所公布的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。没有出现因劳动力成本上升,大量制造业离开的情况。最典型的东莞,聚集了中国家具重要制造商,我们发现仍然存在,通过自我调整而吸纳了劳动力成本上升所带来的压力。


四是中国交通仍然是世界最便利的国家之一,而且会越来越好,这样对产品突破运输压力有很大的好处。


五是最高决策层没有改变改革和发展趋向的意图,虽然社会上有各种各样说法,什么民营经济离场热等等,但最高决策层没有任何一个意图要改变中国改革开放趋势。


这样分析下来的话,最基本面没有出什么问题。既然基本面没有出问题,为什么出现前面说的不太好的六个现象。


后来结果分析发现,主要是有5件事撞在了一起,负面效应叠加了。


2


哪5件事呢?


第一件事,我们正在防范金融风险。


防范金融风险出台了很多政策,比如说去杠杆,比如说控制房地产,比如说治理金融乱象等等,这些做法都是双刃剑。


在实现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,带来了负面的东西。导致企业资金链压力比较大,甚至断裂。尤其是过去高负债、高增长的企业基本没法生存了。而他们和正常企业有各种各样的联系,导致正常负债的企业也没法运转。


你们知道中国是一个长期靠高负债运转的国家,直接融资占的比例很小,基本靠债务之间运作,几十年都这么走过来。猛然一下要去杠杆,要收缩债务,企业一下受不了,导致企业资金紧张。


债务违约、资金链断裂,再加上操作中有的人粗暴的做法,盲目惜贷,使得情况更加严重。


第二件事,我们正在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


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是结构调整,经济学界把人们生活分为需求侧、供给侧。


需求侧,投资需求、消费需求、出口等等。供给侧就是指生产侧,供给侧结构就是指产业结构。所以调整产业结构,原因是原来支持我们的一些产业不可能继续支持中国经济增长。


像传统制造业、建筑业、房地产产业,很难持续增长,因为它们陆续都出了问题。传统制造业严重产能过剩,我们提出去产能化。房地产泡沫正在形成,我们得抑制资产泡沫。


经过分析,提出来三大产业未来会支持中国,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,像新能源,新材料,生物工程,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,节能环保,新能源汽车,人工智能,高端装备制造等等。


二是服务业,消费服务业,商务服务业,生产服务业,精神服务业等等,都会支持中国增长。


三是现代制造业,像航天制造、高铁装备制造、特高压输变的装备制造、现代传统制造等等,都会支持中国增长。


认识到这三大产业会支持中国增长,所以正在推动结构调整。但调整需要过程,目前处于调整一个空档期,原有传统产业贡献急速下降,而新产业没有起来,或者正在起来,所以中间出现断档。


这种空档期带来的负面东西就是增长回落压力很大,增长稳不住,收入一直往下走。这是第二件事所带来的负面东西,结构调整空档期导致增长速度回落压力比较大。


第三件事,中国正在新旧动能转换。


原来支持中国增长主要是成本优势,成本优势已经急剧的消失了。按道理来讲,成本优势消失应该是技术优势递补上来。但现在问题是技术优势形成需要一个过程,就出现了新旧动能转换的空档期。


第四件事,中国正在搞生态文明改革。


你们知道十九大和过去相比最大不同点,提“五大改革”,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。生态文明改革成了改革的“五大任务”之一。


生态文明无非两件事,一件事是要解决工业化、城市化过程中废水、废气、固体垃圾的处理。这就要求提高企业排放标准。


另外一件事,生态环境的修复。生态环境修复对企业也提了很高的要求,比如长江经济带,3公里之内一律不准建工厂类企业,过去建了怎么办,现在必须搬掉。


生态文明改革导致一件事,企业因为生态问题压力很大,再加上我们执法过程中比较粗暴,导致许多企业关门停产,必然增长速度回落,压力非常大。


过去我们叫生态和环境为发展让路,只要发展别的都好办,现在倒过来了,现在是发展为生态环境让路,不同的执政思维已经出来了。


有一个制药企业在银川,因为它是好多制药企业原料生产力,结果因为生态被关掉了,我专门去看。就明白了要发展继续生产,要环境就得关。


第五件事,贸易冲突。


美国打贸易Zhan,我们没想打,因为美国经济处于上升期,从经济学判断,它下行期可以和中国打贸易战,它上行期打贸易战,这是没有想到的。


原来我们判断打贸易战对我们影响不是太大,结果没有想到对人们心理影响非常大。只要美国宣布加税,第二天中国股市一定大跌,股民老问我们,我们又没有出口,受伤的总是我们。


2007年,我们是出口导向型增长方式,出口在GDP占的比例是之差不多30%以上,顺差占GDP11.3%。


后来08年金融危机,中国清醒的认识到,像中国这么大经济体量,不能把出口作为导向来发展经济。中国需要调整战略,走内需拉动型。


我们08年转型,转了十年,去年实际转过来。去年GDP总量82万亿,出口占GDP总量的比例下降15%左右,从30%下到15%,下了一半。顺差在出口占的比重从11.3%下到1.3%,这个数据表明中国调整过来了。


上市公司出口量也不大,怎么老是影响股市,因为心理问题。中美经济关系40年来一直总体比较平稳,一下出现这个问题,人们有一点没法判断,很担心会不会走向冷Z。


这5件事,每件事都有负面东西在,单个出来的话好办,结果5件事撞在一起,负面效应叠加,标志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。


我们估计调整期最少需要三年时间,2018、2019、2020年,需要三年调整才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把这些负面的东西逐一加以解决之后。


3


中国经济实际上没有进入衰退期,是进入了调整期。


怎么调整,逐渐形成共识,大致上要做好三件事:第一件事,必须稳住金融。总体实体经济发展是要靠金融支持,金融一旦出现大起大落的话,可能这个调整期就会出现混乱。


怎么样稳金融呢,估计要做五件事:


第一件事,控制好货币政策。金融的核心是货币政策,控制好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要防范经营风险,还要保持增长的需要。


这样一来,控制好货币政策有三个要点很关键:


第一个要点,保证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。


如果货币政策再次走向宽松,金融风险一定会爆发的,保持中性稳健一个重要的指标,货币供应增长速度要控制好。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可以简单理解为货币发行的速度。


中性稳健的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必须低速运转,GDP增长速度加上通胀率,再加一个参数就应该是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。


这一条来看我们基本上控制好,9月份货币增速8.3%,过去都是在两位数以下,年平均17%,今年一直控制到一位数,那就是GDP6.5%再加上通胀率2%,再一个调整参数,就是它应该有的数据。


二是流动性充足,保证流动性充足。


要保证企业对资金的政策需求。这一条看来最近在调整,要保证充足。要动用好多货币工具,比如说降准。前几天又是逆回购1500亿,等于向市场又释放了1500亿流动性。


三是货币政策必须顺畅的实现目标。


传导机制必须顺畅,比如说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,支持民营经济,这是定向的目标。比如最近为了支持民营经济对银行的考核指标增加一个新指标,就是比例控制。


假定今年放贷100亿,必须保证40%贷向民营经济,有严格的考核指标。者是今年调整最大的地方。


郭树清同志最近讲了,大银行最起码1/3贷款要流向民营经济。中小银行2/3贷款必须流向民营经济,五年后达到50%流向民营经济,这是搞结构控制。这一控制,就保证了货币政策能够传导机制顺畅。


过去老讲支持民营经济,支持不了原因就是因为传导机制有问题。再是支持实体经济要规定一下今年贷款,比如100亿,90亿必须流向实体经济,非实体经济是10%,这才能叫支持实体经济。


对所有银行用新的考核指标,新考核指标达到一个重要的结果,就是传导机制顺畅。支持实体经济,支持民营经济,传导机制上必须顺畅。最近正在做调整,我估计一个月以后大家会普遍感觉到确实支持实体经济了。


这三条如果调整好的话,我们能够实现稳金融的目的,就是所谓稳金融要做的第一件事。


第二件事是去杠杆政策,去杠杆政策现在要加以调整。


按照今年第一季度公布数据,政府负债占GDP总量的35.2%,这个数据偏低。偏低的原因不是弄虚作假,是因为把政府负债没有统计进来,划到企业负债里了。


二是企业负债是GDP增长的159%,这个数字偏高,高的原因是把两级政府划到企业负债里了,一个是开发区负债,一个是地方融资负债,把这两个去掉的话其实企业负债只是占GDP总量130%。


三是个人负债占GDP总量55.8%,在座的2015年年底个人负债占总量30%,2016年、2017年这两年急速上涨,现在到了55.8%。个人负债里主要是房贷和车贷,城市主要是房贷,农村主要是车贷。虽然没有到达红色警戒线,但是上升太快。


这三种债务加起来,整个社会负债占GDP总量的250%,确实太高。按照有的学者计算,社会负债上升到GDP总量270%时,就会引爆一场严重的金融风险,今年年初我们开始去杠杆,就是降负债率。


从上半年经验和教训来看,似乎有点太猛了,而且有点一刀切。7月31号那一次政治局会议就提出要调整一下去杠杆政策,两个调整。一个是控制好去杠杆的力度,力度必须控制好,不能太猛,太猛的话企业受不了,要控制好力度。


多大叫力度,到底具体多少,谁也不清楚。我是查了一下相关决策部门的信息,体会到所谓力度就是用三年时间把杠杆降到正常水平。


如果前三年从250%降到200%的话,去杠杆40万亿,一年13万亿左右。13万亿左右,企业承受得起,应该问题不会太大。这样一来,力度上调整之后,大致就会保证既能防范金融风险,又能保证企业资金链不会断裂,保证企业资金需求。


结构性去杠杆,谁的杠杆高就去谁的。我定了两个重点,一个是国有企业,一个是地方政府债,这两个确实有点高。


国有企业新增杠杆已经控制住了,国务院发了一个严格的文件,所有国有企业负债必须要达到应有标准才行,从央企开始。


另外一条提出来,我们不再搞刚性兑付了,国有企业债务,国家不兜底了,都是有限责任,所以对国有企业借钱,买国有企业债券要悠着点,有可能钱回不来。


国企改革第二个重点就是混合经济,要大量吸纳非国有资本进入国有企业,等于增加了国有资本的资本金比例。份额做大了,份值做下来。最成功的就是联通改革,联通混改一个重要结果,把联通负债降下来了。


另外是地方政府,地方政府现在把新增债务已经控制住了,上半年“三条办法”很严厉。


一条办法,把开发区负债全部掐断了,一律不准开发区贷款。


二是清理了PPP项目。地方政府现在负债重要通道是3P项目,中央财政已经全面做了重新清理。


三是中组部下了一个文件,任何干部提升或调动增加的考核指标——负债率是多少,不是看你把GDP搞了多少,修了多少路,要查一下负债率是多少。超过负债率就地免职,永不再用,很严厉。最近免了几个县委书记,就是因为负债率超过了标准。


这三条办法实际把地方新增负债已经控制住了,现在主要是什么呢,存量怎么办,过去建的怎么办。全国31个省市,只有6个省市向中央交钱,别的都是靠中央转移支付来维持运转。你想想这一来,它怎么还债,还债无非两条办法,一个税收,一个卖地。


税收基本上好多没法还,因为靠中央转移支付了。另外一个卖地,现在不断的流拍,我估计未来存量债务最麻烦的是地方债务这部分怎么办,是一个大问题。


有人老问我,为什么偏爱央企,央企都处于产业的上游,中央平衡各地财政就靠它的税收利润,一年超过3万亿。虽然效率很低,但钱是给国家了。民企效率是高了,但钱不是给国家了,有人不理解,所以你要理解,靠它平衡全国各地财政。


地方政府基本上现在没有失落,杭州没有问题,浙江没有问题,但好多地方是有问题的,有问题比没有问题的多,所以是一个很难办的事情,但是慢慢解决它。这次会议没有再提去杠杆了,我估计去杠杆政策在未来要做一点新的调整。


把去杠杆转向稳杠杆,原因是什么呢,今年差不多目的达到了,先稳住,别着急,让增长有所恢复再说。去杠杆政策将转向稳杠杆,可能是下一步的调整。


去杠杆任务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,是一个过程,可能逐渐走向稳杠杆。


我看了一下数据,到8月底时,杠杆率已经从250%降到242%,说明差不多今年实现了把杠杆上升势头控制住了。


12月份以后,人们会感到资金紧张情况逐渐得以缓解,整个社会资金需求会得以缓解,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。


第三件事,稳外汇。外汇必须稳住,第三季度政策报告时关于外汇有一个提法,“更加注意市场的调节作用”。这次很明显知道,更加注意对外汇国家的调控作用。


怎么稳呢,两个提法,一个,人民币不能持续贬值,这是一个提法。多少叫持续贬值,多少叫不持续贬值。从现在来看就是不能破7,可能是一个指标。


你们注意,有两次即将破7,8月21号,前几天即将破7,但两小时之后立刻反弹回来,一定是“央妈”动手了。最近央行副行长再次向世界宣布,你们想做空人民币的人悠着点,咱们交过手,警告你别做空人民币。


从目前状况来看,不能持续贬值的意思就是指不能过7。因为连续两次即将破7,最后反弹回来,说明决策者意识就是不能持续贬值就是不能破7,这是一个指标。


第二个指标就是外汇储备量不能持续减少,3万亿是底线。10月底已经到了30500多亿,9月份下得很厉害,一下掉了200多亿,有人担心3万亿能守住吗。


怎么实现呢,我估计会做四件事。


一是外汇改革中已经放开的项目会继续坚持。比如一张身份证一年可以买5万美金,出口求学这些都会放,不会改了。没有改的暂时停止,对个人来讲三项海外投资基本全面叫停了,海外不动产投资,要是没有放开,要么走地下钱庄,要么搞虚假贸易账户,要么是人带出去。现在对不起,要买千万别张扬,要查出来都是问题。


大家注意,这方面可能会严厉起来了,过去灰色地带现在不行了,个人海外不动产投资基本要全面收紧。海外证券投资,美国市场买美国股票,曾经讨论过要不要放,现在告诉大家,不放,停止了。


海外投资类保险投资也全面叫停了,我们放的是消费类保险。过去灰色地带在香港刷银行卡,现在只能刷消费类,投资类刷不了了,因为全面叫停了。


过去海外用银行卡提现没有限制,现在一个人一年就是10万人民币,有限制了。而且最近还推出了很绝的一招,远期外汇交易风险准备金率从0提高到20%,银行要卖100美金的话,要向央行交20块钱风险准备金。


最近我调研,现在放开的也不好办了,买外汇老找各种托辞,不给你卖。一个人5万美金,各种托辞,实际都标志一个信号,外汇收紧,因为要稳住外汇,这是一个办法。


第二个办法,海外并购,技术类并购继续支持,没有问题,要多少外汇给多少外汇。


但非技术类全面叫停了,去年政策还是严格审查,今年全面叫停。海外买影院、酒庄、俱乐部全面叫停。


第三条办法,“一带一路”投资,将使用人民币投资,不再动用外汇储备了。


实际用人民币投资是一箭双雕,一方面减少外汇储备,一方面推动人民币国际化。


第四个办法,在资本项目中做更多运作,外汇进入中国有两个通道,一个是贸易项目,一个是资本项目。


现在贸易项目顺差收窄,外汇进来速度在放慢。那么要保持稳定的话,得要在资本项目下运作才行,估计下一步会在资本项目下加大运作的力度。


比如最近在香港发了50亿人民币国债,调节了香港美元和人民币的共处关系,对稳定外汇有意义。如果再发50亿美金国债,等于外汇储备增加50亿。


尤其中国在这些方面还有一些大的动作,今年上月份,我们在上海成立石油期货交易所,明确宣布上海石油期货交易所交易的货币是人民币,人民币长期和石油挂钩了。


我们是黄金储备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,这样一来可以支持外汇稳定。实际上很多对上海石油交易所认识不足。这条决策推出来之后,应该讲外汇基本上能控制住,大家不用太担心。


第四件事,稳股市。


怎么稳资本市场呢,现在看来有三条办法,第一条办法,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凡是与提高质量有关的重组并购都可以放开。


第二条,减少行政对股市的干预。监管部门不要干预股市交易,只要做一件事,保证公开透明。公布信息公开透明,信息的公开。


第三条,需要长期资金支持。中国股市不稳定没有长期资金支持,所以像社保基金、保险基金可以入市,下一步推动这种中长期资金进入股市来解决问题。这三条如果能做到的话,应该能稳住资本市场。


最近好像一直在跌,最近又跌到2600以下。我估计与一件事情有关,就是在上海宣布上交所改一个新的板块,科创版,而且要搞注册制。这是好事,既是改革,又是推动技术创新。但对股民的印象是要扩容了,所以股市往下跌。


但有一条可以看出来,决策层对股市稳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,这次讲得很清楚,股市必须稳定。股市不稳定,金融就稳定不了,所以下一步稳金融重要内容就是要稳股市。


上一篇: 中国人美国买楼又拿第一,近七成付全

下一篇: 留学生成了买美国房产主力军

热门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