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美海外
微信官方公众号

华美海外官方公众号

微信号:huameihaiwai

海外资讯,政策解读,预约服务,更多优惠,快扫码关注吧

手机端

华美海外移动版

huameihaiwai.com

海外资讯,政策解读,预约服务,更多优惠,快扫码关注吧

客服电话:13501583733
资讯首页 > 活动 > 4个哈佛学霸走访东西方6国:最好的学习是犹太人的教育!

4个哈佛学霸走访东西方6国:最好的学习是犹太人的教育!

2018-11-06998

来源:教育家头条(jiaoyujia51)

作者:思何


怎样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?

谁才是最会学习的人?

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都在怎样学习?

如何变得像犹太人那样聪明?

未来的学习方式应该是怎样的?

 

为了回答这些具有深度的学习问题,韩国KBS电视台特别制作了《Homo Academicus》这一全球大企划纪录片。

 

这个纪录片的制作团队共4人,均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。


 


他们走访了世界各地的学校,去探索不同国度、不同文化的人如何学习,为什么学习,以怎样的方式学习。


进而解答“怎样才是最好的学习”这个问题。

 


韩国:哈佛学生不会做的高二数学题


制作团队的4位哈佛高材生第一站去到了韩国,韩国大峙洞是首尔最著名的“学院街”,密密麻麻布满了补习班。

 

2个哈佛的高材生走进了一家辅导班,想要和正在补习的韩国高二的学生比赛做数学题。



均是来自理工科的哈佛学霸本是信心满满,结果却在比赛中不敌韩国高二的学生,双双落败。


羞愧之余,他们都认为韩国中学生学习深度过高,为他们的压力感到担忧。

 


对于韩国的学生来讲,学习的另一个名字叫“竞争”。


“如果考砸了的话人生会很惨”,一个韩国高中生说道。

 


另外一组制片人在街头采访学生,一个在大峙洞补习的16岁女孩说:“自己学习到凌晨1点才睡觉。”



而很多12、13岁的学生都表示上了补习班后还会完成作业,11点到12点才会睡觉。

 


当制片人问韩国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努力地读书,她们几乎一致地回答:“如果成绩不好,很可能找不到朋友,她们也不会和成绩不好的孩子一起玩,会被认为是“傻瓜”。

 


韩国孩子的回答让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十分震惊,他们能明显地感受到韩国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只有领先别人,在竞争中获胜才能“生存”。

 


对于韩国的孩子,学习并不是满足好奇,而是为了竞争。



我们在感叹韩国学生高水平的学业时,也无法忽略他们在学习上的过度投入,反而失去的创意力以及快乐的童年和青春。


法国:唯一高考考哲学的国家


法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会在毕业会考中考哲学的国家。



在法国中学的课堂上,哲学老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些观念性的主题,让他们自由展开讨论。

 

在一次哲学课堂上,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主题:“和事实不同会是正确的吗?”

 


接着,一群法国的高中学生从各个角度就这个主题进行辩驳讨论。

 

哲学老师告诉学生说:“不要停留在自己最初的想法中,而是要在不断辩驳中,超越自己的想法。”



作为法国的“必修”科目,哲学课是从孩子抓起的。


在纪录片中我们能看到老师组织孩子讨论“朋友是什么。”



这对于几岁的孩子已是相当有难度的抽象话题,但法国孩子们表现得很有想法。


“有些人,朋友即使威胁了他,这些人还是把他们当成朋友。”



“我不赞同,因为威胁我们的人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将给我们折磨我们的人。”



“我们和一个人成为朋友是因为他是好人。”



哲学对于法国人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,法国人有着强烈的文化自信,认为自己的祖国是世界文化的中心。


印度:背诵之王与世界上最难的考试

 

美国MIT(麻省理工)工学专业一位教授问一名印度学生,“你们国家不是有IIT(印度理工)吗,为什么还要来MIT(麻省理工)呢。”

 

这名印度学生回答:“正是因为我没有考上IIT(印度理工),我才来到了MIT(麻省理工)。”

 


虽然听着像是一个笑话,但毫不夸张地说,考印度理工比考麻省理工的门槛高很多。

 

JEE考试的题目中有50%需要听过大一的课才能解答,而且JEE从来没有重复的题。2009年参加JEE的考生共有40万,最后仅有不到5000人能升入IIT(印度理工)。

 

在印度,“背诵”几乎是每一个学生的必备技能,印度的考试很少有客观题,大多都是主观题。无论数学、物理、化学,都需要背出大量的原文。

 


印度的“背诵文化”和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。印度人口超过12亿,其中80%的人都信奉印度教,而印度教崇拜的神共有3亿3千万之多,只能依赖于背诵。


美国:讨论交流式学习,把课堂还给学生

 

美国拥有着众多世界超一流的大学,譬如哈佛大学、斯坦福大学、麻省理工、耶鲁大学等等……

 

美国的“讨论交流式”的自主学习对于中国的师生并不陌生,当我们在满满当当的教室上课时,经常能听说美国的“圆桌学习”方式。

 


1781年创立的菲利普斯·艾克赛特学院是美国最具盛名的寄宿高中。扎克伯格就毕业于这所学校。

 

在这里所有的课程都是以讨论的方式完成的,老师和学生都围坐在圆桌前上课。



这所学校认为学习的目的不是“学习什么东西”,而是“分享各自的知识”。学习的标语是:思考、讨论、提问与分析!

 


“最重要的是学生参与到课堂中,进行交流,我在那里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的讨论顺利进行”这所学校的一位老师说。

 

以色列:诺贝尔奖23%都属于犹太人


犹太人人口仅有1600万人, 占比全球人口不到0.25%, 但是却获得了全球23%的诺贝尔奖,概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8倍。

 


哈佛大学1/3的学生是犹太人;耶鲁25%、常春藤盟校30%以上的教授是犹太人;

 

爱因斯坦,弗洛伊德,马克思,冯诺依曼等闪耀历史的天才都出自这人数不多的民族。

 

据2007年的统计,全球犹太人总数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,530万人居住在美国,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。

 

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。

 


犹太人究竟有着怎样的学习秘诀,能成为整个人类的智慧担当?

 

“马达后修普”(音译)是犹太人在教育中从小听到,也是听得最多的一句话。


 


“马达后修普”(音译)的意思是“你的想法是什么。”

 


在犹太人的课堂上,老师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。老师希望孩子不是无目的的背诵和接受,而是参与更深入的思考。

 


在犹太人家庭的餐桌上,父母问孩子的不是“今天学到了什么”,而是“今天提出了什么问题”。


他们通过“为什么”,去激发好奇心,引导孩子去探索这个世界,并进行深度思考。

 

提问是犹太人的学习哲学。

 


在犹太人的图书馆叶史瓦,这里的学生并不是安安静静地看着书,而是用一种近乎于“争吵”的方式进行辩论和交流。



激烈的提问和回答是犹太教法典中传统的学习方式,连这本书也是以提问的方式编撰而成的。


在将不同意见折中并相互完善彼此观点的过程中,自己的理念也得以表现和发展。



犹太人重视教育、重视学习的理念源自自己民族的历史遭遇。


犹太人被迫害的历史是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的,二战期间,希特勒也对犹太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与迫害。


在流亡和变迁中,犹太人认识到,财产与家园会被掠夺,而只有无形的知识却是任何人都无法夺走的无形资产。

 


以色列特拉维夫有一条街上有二百多座石碑,上面刻着爱因斯坦、布罗茨基等犹太诺贝尔奖得主的名字。

 


在哈佛学霸的纪录片里,“最好的学习”是属于犹太人的。

 

吸纳各国学习特色,看中国教育改进方向


4位哈佛学霸也来到了中国探寻学习文化和方式。


他们吃惊于中国学子对于学习的热情,无论是“状元村”的中学生,还是清华大学的栋梁人才,都有着“挑灯夜读”的习惯。

 

在哈佛学霸们看来,中国人对于学习的“热情”令人难忘。可这样的“热情”似乎与家庭和国家紧密相连。

 


无论是小学、中学、清华大学的中国学生,当问及为什么学习时,回答最多的是“报答父母”和“建设国家”。

 


整个东方国家的学习体系似乎都是“关系”层面的激励,而在西方学习多是由“好奇心”引发。

 

在东西文化对比中,我们可以看到关于教育的差异,以及可以借鉴改进的地方。

 

西方人注重思考和解决问题,为了个人的成长和提升学习。东方人看重考试和前途,比较看重他人的眼光。

 


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东方人往往考试能力超强,却在顶尖科学上的贡献相对较少,且明显缺乏创新能力。



韩国学生的“学霸”,中国学生的刻苦,印度学生的背诵,法国学生的哲学,美国学生的讨论,犹太学生的提问。


文化不仅能渗入到各个国家的饮食、风俗中,也能影响各国的教育。


而在全球化的今天,当各国文化在不断交流、碰撞之时,教育及学习观念的整合、改进值得人们深思。

热门新闻